芳闻诗观41一50

芳闻诗观(41一50)

41、哲理诗贵在求新出奇,然过于求新猎奇,则容易失之怪诞,如顾城《鬼进城》中“零点的鬼进城,他很小心,害怕摔跟头,他变成了人”,干枯恐怖,晦涩难懂。

最高妙的办法,就是在寻常的字词中赋以新意,蕴含奇境至理,看起来好象未经人道,但又不觉得荒诞不经,是为创新之上策。如汪国真《走向远方》“走向远方/从少年到青年/从青年到老年/从星星走成了夕阳”,最后一句既标新立异,又特别出彩明亮,给人光明的未来。

42.从《旅行者》(凡人微语)中我看见了时空和宇宙,看出了大气象,看出了诗人甩掉了心灵的枷锁,在宇宙间自由的舞蹈,仿佛古神话中那个追日的夸父…

由此我悟得一诗观:

凡诗家,胸中应该有大时空,诗文挥洒在银汉,心曲深藏在微尘,御风而行,和光同尘!

应该在形而上和形而下间自由的出入,不让心灵陷入形而下的具像,被束缚于一种声音,而是能在形而上的多维空间,倾听于包罗万有的交响,放飞行走人间烟火,纵意天宇银河,空灵又玄幻的文字。

4《冬季,倾听一条河流》(芳闻)这首诗,借古圣贤喻为君子的“菊花”,倾听天下喻为大道的“河流”,深层隐喻,隐含了“时间”的相对论。

这里的“河流”不是所看到的具体河流,是形而上的河流,是历史的长河,生活的长河,生命的长河;诗人所听到的河流水声,也不是具体的流水声,而是天地统一的合音,是包罗生活万象的声音,是永恒变化的声音…

这是一种大觉悟之后,所看到的“道非道,花非花,河非河…

诗人,陷入形而下,心灵就飞扬不起来,诗歌也就缺乏具大的張力。

44.哲理诗层层的逻辑递进,向哲思的内延外延的绵密拓展,这是凡人不同于常人的优势。既是思想深度广度的外化,也源自于学识渊博,厚积薄发的心力,我也忘尘莫及。

45.《秦岭仙羽》(党端婧)

想象奇特,构思奇妙,诗家把自己置身于秦岭大道场里,仰望天地,神游八荒,由一片飘落的羽毛,联想起远古的红顶白羽的朱鹮鸟,“回望千年/从青铜移步宣纸/对秦岭一往情深”,更是穿越时空,刻画了朱鹮由两千多年的青铜时代又回到了秦岭水墨中,给壮美的秦岭长卷又添上了一抹霞霓。而“朱鹮,罕见的两个汉字/把石头的肌肤切开/把山涧的声线拉开”,更是独捡一句活字,让人听到鹮鸟羽翅划过峭壁的翅痕声,鸣叫穿越山峦涧水的天籁之音。陡然,诗家笔锋一转,由鸟及人“犹若一位游侠少年/倘佯在秦岭峰峦间/粉红的双翼划破了长安的夜空”,诗人以超通灵的想象力,深情的呼唤迎接着吉祥鸟在千年之后再次回到秦岭,回到长安。

诗文中浓郁的秦岭自然生态文化与历史文化,相辅相成,相映生辉,具有极大的张力。

46.《影子》(凡人微语)深谙人类交际关系的夲质,提出人与人互相吸引的六个关键品质:刻苦,努力,大气,正直,优秀,成功…而前五个品质恰似一个人成功的关键,是一个人能产生较强气场和吸引力的根夲特质。

人与人之间吸引力,符合宇宙万有引力定律和磁场定律,能量就是气场,气场就是磁场,所谓朵朵葵花向太阳,就是这个道理。

47.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:“哲学就是怀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。”

究其哲理诗美学本质,也应是以形象化的表达,以其意蕴深微,美在理趣,清香隽永的诗意,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人的荒芜的精神世界,注入一缕春风,升起一片霞光;为背景离乡焦虑流浪的一颗颗心灵,寻找一处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。

48.人夲来就是渺小的,地球在宇宙里才是一粒沙…

我们作为地球的一粒沙,怎样渡过人生在宇宙时间单元里可谓一秒钟的旅程?

诗歌,就是伴我们走完最后旅程的快意姿态!诗歌,意味着青春的飞翔,它不只是年轻时的专利,而且在生命的每个季节,都会毫无防备的降临…就象我们在人生之秋,希望的火种再次点燃了我们青春喷发的诗情…

总有那么一天,我们会成为真正的一粒沙,一缕风。但我丝毫不遗憾,因为我们这粒沙己融入了大地,大地上已绽开了花朵,在风中摇曳…也许那朵菊花就是我们曾经的微笑,就是我们献给大地的歌吟…

49.《枫叶忆流年》答杨伯仲老师:

您从积极的生命态度去理解《枫叶》,您的心是青春蓬勃的,是入世的。而我却有些看破红尘,是出世的。这是我创作的第一首生命哲理诗,运用通感手法,极简的诗句,概叹生命短暂,自然法则的不可违抗,如同枫叶凋零一地红颜;走过华甲之岁,只留下一些快意江湖的追忆;而夕阳人生,似乎也没那么绝望,还有晚霞照耀着生命的归途,还有诗歌陪伴余生,一种心境,一份禅悟。您的解读是昂扬的,是明媚的,而我的概叹却五味杂尘,有一丝惆怅,一丝无奈,一丝不甘,一丝希望。

一首诗可以有各种解读,杨老师的解读是积极的,入世的,仿佛象一根光纤,把这种想要出世的人,往光明温暖的地方渡。

50.《柿子红了,是我想家的时候)(童华),一树红柿,一抹乡愁,一曲游子的思乡吟,“光阴的手掀过深秋的眷恋/落笔在初冬/镌刻成笔墨深处的霞光溢彩”,极简的笔墨,超级通灵的手法,将光阴,手,深秋,笔,镌刻,霞彩…天地间的生灵万象,活脱脱的融于一幅明媚的乡村风景画中,更加触动心灵深处那根弦,浓的化不开的乡愁。

王芳闻,丝路行吟诗人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。现任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国际诗歌委员会主席,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,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,《世界诗人》杂志总编,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。曾获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、中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、年俄契诃夫文学奖章、年俄普希金诗歌奖章,年获西班牙作家联盟、墨西哥卡迪那11套国际电视台颁发的世界文学发展特殊贡献奖。中英双语诗集《丝路雁影》获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全球华语诗歌征文十佳诗集奖,第二届博鳌国际诗歌节年度诗人奖。

著有长篇小说《安吴商妇》,长篇报告文学《脱贫启示录》《脊梁》,散文集《千年雪》《迷茫的爱》,诗歌集《丝路雁影》(中英文)《丝路虹影》(中英文)《星迹》(中英文)等文学著作11部,部分诗歌被译成英语、俄语、印度语、西班牙语、韩语、蒙古语、马来西牙语等多种语言,多次受邀参加世界诗人大会和国际诗歌活动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z/6652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